劇情介紹
1642年(崇禎15年),農民起義軍頭領李自成包圍了開封城,朝內此時已無大將可用,多疑的崇禎帝(余少群飾)不得不將驍勇善戰、桀驁不馴的明末名將孫傳庭(戴立忍飾)從獄中釋放。受小人陷害已入冤獄三年的孫傳庭已完全不知外面的世界,向崇禎夸口只需精兵五千便可剿滅李自成,喜出望外的崇禎命其即刻趕往潼關點兵,去解開封之圍,同時密令孫傳庭干掉擁兵自重的陜西總兵賀人龍。 自崇禎即位以來,連續性的北旱南澇造成全國性的大災荒,瘟疫流行,餓死病死的人橫尸路邊荒野之中不計其數,僅蘇州一地人口即由23萬戶銳減至5萬戶。蘇州吳江縣中醫吳又可(馮遠征飾)在實際治療病人過程中發現傳統中醫理論對于瘟疫束手無措,立志尋找瘟疫發病的原因和治療的方法,遂溯流民方向,意在找到該病的發源地。1642年,吳又可來到了潼關。 躊躇滿志的孫傳庭在設計斬殺了賀人龍之后,發現自己面對的是缺兵少將、槍銹炮濕的局面。明朝兵制為世襲屯兵制,長達200多年的和平,使得大量屯田被土豪惡紳據為己有,軍官長期吃空餉使得實際兵員不到在冊數的三分之一,更可怕的是瘟疫使得現有軍兵大幅減員。面對李自成百萬大軍,孫傳庭自知毫無勝算,上奏崇禎請求增兵支援。天性多疑的崇禎懷疑孫傳庭借故拖延,連發圣旨命其速出潼關剿滅李自成以解開封之圍。然而當地利益集團盤根錯節,按照官制孫傳庭并無權向他們強力追討以往偷逃的稅款以充軍餉,而沒有軍餉又如何募兵制造武器?孫傳庭面臨絕境。大明劫劇照 幾乎同時,可怕的瘟疫在軍營中開始蔓延,溯病尋源的吳又可來到軍中。他向孫傳庭和其老師趙川解釋說,這是由一種無形無色無味的癘氣,經口鼻傳染的瘟病,絕不是他們現在認為的普通受寒發熱,不可按經方治療。孫傳庭及趙川不聽吳又可的良言忠告并視其為騙子,面對紛紛病倒的兵士仍然按照張仲景的經典之作《傷寒論》施治,結果是輕者加重,重者身亡,疫情完全失控,每天死亡軍兵人數的報告讓孫傳庭的神經幾近崩潰。不得已,孫傳庭命人請回了吳又可…… 崇禎失去了最后的耐心,給孫傳庭下了最后的通牒。萬般無奈之下,孫傳庭率隊出潼關追剿李自成,為了確保勝利,孫傳庭邀請吳又可隨他一起出征,以防吳又可被李自成抓去為起義軍治病,但見吳又可去意已決,孫傳庭便密令人將其斬殺。吳又可已料到命將不保,連夜逃走…… 孫傳庭戰死,1642年底吳又可寫出傳世之作《瘟疫論》,1644年明朝亡。 大明劫相關信息 歷史上確有孫傳庭其人,且史料記載得相當詳細,擊退闖軍,起起落落直至戰死沙場,他生平治軍嚴厲,用兵有方。歷史上也確有吳又可其人,但史料記載的不過是他寫過的《瘟疫論》,他一生致力于對傳染病的研究和治療,然而在遵循中庸之道的中醫當中,他卻似個異類。 《瘟疫論》奠定了傳染病治療與控制的中醫理論基礎,它作為《傷寒論》的補充,至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。正史上未曾看到記載這兩個人有過交集,但《大明劫》主創卻在力求還原歷史真相的同時,讓孫傳庭和吳又可的生平有了緊密的交集。治軍和行醫異曲同工,在明朝大廈將傾之時,兩個人共同面對著一場末日之戰。 《大明劫》故事從孫傳庭二次被啟用時說起,彼時闖王李自成風頭正盛一時無兩,陜西告急,孫傳庭奉命赴陜西任總督,本是意氣奮發,準備大干一場,卻不料軍中突發瘟疫,將士接連死去。游醫吳又可行醫至此投奔老師,師徒二人在對官兵的診療過程中出現意見不合,吳又可懷才不遇,再度離去。 而吳又可老師趙川以祖傳藥方診治瘟疫,結果愈發惡劣,因無法面對事實又遭遇瘟疫纏身,悲憤自絕。孫傳庭命人尋來吳又可,令其入帳診治力挽狂瀾,其間二人有意見不合但卻惺惺相惜,吳又可抗擊瘟疫,孫傳庭抗戰衛國,盡管最終二人的成果都未能如愿,但是共同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。 導演王競擅長現實主義,他執導的《萬箭穿心》也是通過對現象的敘述而抽絲剝繭到社會的病態內核。如今到《大明劫》中,雖然現代換成古裝,不過他力求現實主義的思想卻從未曾改變。《大明劫》并不能單純地稱其為古裝片,而應該是還原歷史真相的人物傳記片或者史詩災難片。
大明劫是由馮遠征,戴立忍,馮波,余少群,楊旸,馬精武主演的戰爭片全集,在2013年拍攝內地上映播出,星辰影院提供了大明劫電影,大明劫電影高清版,大明劫免費在線觀看,并且還可以支持手機看,不需要下載播放器,方便廣大影迷。